一、摸清家底,心里有数
在填这个之前,咱们得先搞明白一个事儿:你到底属于哪种情况?这就像相亲,你得先知道自己是奔着结婚去的,还是纯粹想找个伴儿唠嗑。

单枪匹马走天下:这种情况最常见,你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!从策划、拍摄、剪辑到发布,全包了。说白了,你就是“一人工作室”,恭喜你,老板兼员工,牛掰!
小团队作战:几个小伙伴凑一块儿,各有所长,有负责出镜的,有负责拍摄的,还有专职剪辑的。人不多,但分工明确,效率杠杠的!
加入MCN机构/公司:这就相当于找到了组织,背后有大佬撑腰,资源多,机会也多。你可能是编导、摄像、后期、运营,分工更细,也更专业。
二、填空题,咱得对症下药
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后,填“短视频从业规模”就简单多了。记住,咱的目标是:真实、合理、不吹牛!
1.一人工作室(个体户):
规模:1-5人 (别惊讶,为啥不是1人?因为你还要算上“虚拟员工”,比如提供灵感的二哈,帮你点赞的朋友,甚至半夜给你灵感的床头灯!)
备注:可以写“个体经营”、“自由职业”、“独立创作人”等等。关键是突出你的独立性和灵活性。
温馨提示:如果你实在觉得一个人撑不起场面,可以写2-5人,毕竟你还有父母亲戚朋友给你精神支持呢,对吧?(手动滑稽)
2.小团队(工作室):
规模:5-20人 (根据团队实际人数填写)
备注:可以写“小型创业团队”、“内容创作工作室”、“XX文化传播工作室”等等。突出你们的分工协作和创意能力。
注意事项:别往大了写,显得不靠谱。实事求是,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。
3.MCN机构/公司员工:
规模:这个可就大了,根据你所在机构/公司的实际情况填写,少则几十人,多则上百人甚至更多。
备注:填写公司/机构名称,以及你在公司/机构内的具体职位。
重点:别把公司的总人数当成自己的“从业规模”,要明确你是这个“大部队”中的一份子。
三、避坑指南,填表不踩雷
1.别瞎编乱造:尤其是个人工作室,别为了显得牛X,硬说自己是百人团队。要知道,互联网是有记忆的,吹过的牛,迟早要还的。
2.结合实际情况:规模不是越大越好,关键是和你的业务能力、团队配置相符。如果你的作品质量一般,团队规模却很大,反而会让人觉得你“人浮于事”。
3.认真阅读填表说明:有些平台或机构对“从业规模”的定义可能略有不同,务必仔细阅读填表说明,按照要求填写,避免不必要的麻烦。
四、心态放平,勇敢入坑
填完“短视频从业规模”,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。短视频行业竞争激烈,但机会也很多。保持学习的心态,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,找到自己的定位,你也能在这片红海中闯出一片天地!
记住,咱们不是在填数字,而是在填写自己的梦想!
希望这篇教程能帮到你,祝你在短视频的路上越走越远,早日成为行业大佬!加油!